场景赋能,中国迈向创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开放促进新场景规模化应用的实施意见》11月7日发布,旨在充分发挥国家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推动更多“染”引擎场景转型。为什么要加快场景培育开放?场景是一个技术和产业的桥梁,开放研发。它们对于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来看,科技种子能否在工业土壤中生根发芽,直至长成树干,取决于“应用场景”的基础营养。我们有优势、有信心加快场景化培育并开放。超过14亿人口、最多研发人员的超大市场,在应用场景的“催化”下培育和释放新的增长动能:无人驾驶汽车加速、无人机穿梭送餐、医疗机器人登上手术台……层出不穷的创新应用不断拓展行业边界,重新配置连接的连接。 ?这是11月6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览技术展示现场拍摄的自动测量系统。新华社记者 张子亚 摄 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场景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的案例不胜枚举。不少展商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打造现实生活中的视觉化、体验式场景,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加快培育和开放场景,打造集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于一体的“泉水池”。 “对症下药”,《意见》做出了一系列针对性部署:聚焦重点领域:涉及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打造一批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应用场景、推出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综合应用场景、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等五个方面,并提出22类场景培育开放重点领域。 “小场景”创造“大故事”:探索元宇宙、虚拟现实、智能算力、机器人等创新应用场景在办公、社交、消费、娱乐领域,建设清洁能源汽车交通走廊,创新健康咨询、问诊指导、辅助诊断、远程医疗、用药确定等医疗应用场景……一系列部署切入小场景的高价值,加速技术应用创新突破。此外,针对开放不足、技术推广和规模化应用受限等难点和痛点,《意见》提出开放地方综合特色场景、更好发挥国家重大工程对场景的关怀和开放作用、加强公共数据服务保障等要求,为更好利用数据供给场景指明了方向。 “满园春色,关不开。”随着各项措施的实施意见得到落实,推广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劳动和生活,中国的转型可期。策划:陈芳 记者:魏宏义、魏玉坤 统筹:谢亮、齐中熙、刘媛媛 新华社内部制作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