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AI赋能公安成果发布,构筑“智慧防线”。据本报报道,11月22日上午,2025年中国公共安全大会在合肥开幕。来自全国200多所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100多家企业以及相关协会学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高水平安全赋能质量发展”。会议共举办22场研讨会、300余场学术报告,涵盖20多个公共安全领域。开幕式上,发布了对行业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的三项公共安全新成果。 “今天发布的三项最新成果,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重要性。它的主要价值是让我们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能够更快地做出反应、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彭苏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公安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冯工表示,公共大模型构筑了应对险情的“智能防线”。 “平安城市能够让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位公民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致力于将‘快’和‘准’的人工智能能力落地到公共安全的各个方面。”彭苏平表示,未来,公共安全平台将不断升级完善。首个亮相的“晴辰”大型公共安全模型由清华大学合肥公安研究院与北京辰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该模型聚焦自然灾害、职业安全等重点领域。深度集成270多个公共安全仿真模型和近百种视觉算法,构建全联动的灾害应急响应智能系统。 《倾尘》不仅仅是一个模型,更像是一个“应急大脑思维”例如,可以对洪水、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进行场景还原和辅助决策,提高分钟级预警和处置效率。天泽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蓝塔”大型安全模型,展现出深度分析和强大生成能力。基于10亿级安全语料库训练,该模型不仅可以实时查询分析运行数据,免费发送百余个专业小模型进行综合研判,还可一键生成各类安全报告和应急预案,该大模型与无人机、机器狗等智能设备深度融合,可自主下发智能集群至无人站、派出无人机高空巡查、机器狗深入现场,实现“地空一体化”自动巡检和应急响应。城市生命线产业集团研发的“环质服务平台”从另一个维度构筑了坚实的底线。该平台构建了覆盖设备、人员、项目的质量认证体系,目前已接入监控设备26万余台套,300余名专业人员完成认证。“合肥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和创新型城市,近年来在公安领域积极探索和实施,形成了‘合肥’ “以‘城市生命线工程’为代表的‘模式’,在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化应急处置等方面取得了惊人成效,为全国城市公共安全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彭苏平表示,2025年中国公共安全大会再次来到合肥,是对合肥安全实践成果的充分认可。推动地区安全与现代化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一步。 (合肥日报-合肥新闻记者宋诗兰、见习记者王新月)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