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在线和众安新闻客户端赤泥是源自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高碱性工业废物。目前,全球库存量超过40亿吨,其中大部分长期储存在水池或旱场,回收率仅为3%。赤泥含有高含量的氧化铁和潜在的铁替代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记者10月11日获悉,近日,我国高敏敏教授团队与合肥国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常远钦合作,成功从赤泥中提取钢材。 9月29日,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杂志》上。角组采用等离子体蒸汽脱除等离子体进行浸泡,产生高能氢等离子体,并将其用作赤泥的还原剂。该技术显着降低反应温度,降低了高温传统工艺900摄氏度需要1200摄氏度以上。同时,获得绿铁的效率也大大提升。在 900 摄氏度下,元素金属钢只需几分钟即可形成。该工艺获得的钢材质量优良,钢品位高达71%,绿色回收率高达88.1%,超过了传统湿法冶金、超导磁选、减废磁选等工艺。满足了对优质钢材原材料的需求,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性。与传统获取赤泥钢的方式相比,该工艺产生的残渣赤泥的pH值降低至接近中性,且浸出元素的体积很小,无需额外进行昂贵且复杂的中和处理。通过该工艺处理1吨赤泥的成本仅为137美元,低于公司的成本。传统的酸浸、超导磁选等工艺。未来,如果采用多变的绿色电力进行驱动,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成本,提高经济竞争力,具有产业化应用的潜力。这项工作提出的mGA氧化铁氢等离子体还原的技术副产物只是水,实现了接近零的碳释放,从而为未来的绿色钢铁变革提供了低碳、友好的环境和伟大的新型钢铁提取工艺。 (记者王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