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提出部署12项战略任务时,提到了“强国”的16个目标——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夯实实体经济基础”部分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引领优质新生产力发展”部分提出“组织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在“加快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部分,提出“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一节中在“打造合作共赢新局面”中,提出“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农村全面振兴”中,提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在“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提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 “激发全民族文化变革创造力,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提出“坚决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推动旅游强国建设”;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部分,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此外,《建议》还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安全中国”的目标。通过16个“强国”,我们可以更好地想象“十五五”时期中国发展的新图景,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认识和认识。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高铁飞过。照片孔繁利第一,为什么提出这些“强国”愿望呢?“强国”,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方面变得强大,建设全面强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并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许多行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还不够多。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深耕实体经济和政策,建设制造强国,才能掌握发展主动、获取效益、赢得未来。另一个例子是“财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不好,经济发展就会失败。因此,“十五五”期间必须加快金融强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体系基础支撑。观众在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上了解机械臂。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二、我们有什么样的基础?还是建设“强国”? “十四五”期间,许多“强国”迈出了坚实的发展步伐,为“十五五”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制造强国取得新进展。全年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31.3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40.5万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交通强国迈出新步伐。到2024年底,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份实现市际高铁连通,三分之二以上的省份实现县际高速公路连通; “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4万公里。科技强大的班萨爆发出新的动能。工长的附加值高技术制造业比“十三五”末增长42%; 2024年学会整体研发投入将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第10位,教育强国取得新成果。建设最大的优质教育体系。到2024年底,246个区县实现优质均衡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累计为社会输送人才5500万人,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75%以上来自高校;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7亿学习者。游客在东阳市横店影视城秦王宫景区游览。包康轩 摄 三、要做好哪些工作?是“强国”吗? “十五五”建议既是使命宣言,又是路线图。 16个“强国”都有相应的计划和部署。 《建议》优先考虑制造业、交通运输等“产业侧”强国目标,提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把维护实体经济基础的任务放到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服务业高质量高效发展、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体系四个方面。加快农业强国建设,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活力乡村、产业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政策有效性等方面作出部署振兴农业、惠及农民。强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定推进农村全面振兴”。为坚定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意见》主要提出了四项任务:深入开展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文化实践,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力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加快贸易强国建设,着力提升外贸质量和效益,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建设能源强国必须不断加大力度扩大新能源供应,推动安全、可靠、健康替代化石能源,努力建设新型电力体系。建设海洋强国,关键是加强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家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硬实力上,更体现在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上。除了这些“强国”之外,《建议》还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安全中国等目标,每一个目标都落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不断奋斗。”让我们知道“强国”的目标,只争朝夕,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要奋发进取,不断努力,继续奋斗,把美好规划变为现实,确保取得决定性进展为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