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188BET亚洲体育 >

众安焦点|生态振兴勾勒安徽乡村发展新图景

发布者:365bet网址
来源:未知 日期:2025-10-21 10:46 浏览()
怀远县农家乐众安在线,众安新闻客户端金秋时节,步行到蚌埠市五河县大新镇茅滩村,空气清新,道路干净。透过阵阵微风,金色的稻穗随意地挂在湖边,它们的倒影在水面上轻轻地“舞动”。村民邓传松沿着稻田小路,直奔湖边。每天闲暇之余,他都会到湖边检查水质,调查周边环境问题。邓传松承包的1000平方米池塘由村里平均分配,用来种莲藕、养鱼。经过长期精心管理,今年这个湖将收获1000多公斤鱼,给他带??来数千元的收入。当前,随着各地生态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随着村民的保护,越来越多像邓传松一样的村民不再是农村环境治理的旁观者,而是成为农村环境的守护者和受益者。日前,记者随人大代表会议来到蚌埠市怀远县、五河县,探访两县如何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增加村民收入。惠远县农村水渠、池塘种植吸水植物,将沉寂的水体变成“富贵碗”,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水体质量深刻影响着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但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倾倒和养殖废水直接排放的现象尚未完全杜绝,使得农村水体极易受到污染。即使治疗nt成功,仍然存在“重回黑水”的风险。 “农村很多水体受到污染,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管理。”省生态环境厅地面生态环境处处长王成贵说。农场水体富含氮、磷等元素。这些有机物质会导致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生长,导致水质恶化。但这些元素也是水生动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怀远县兰桥镇大观村的一个无名湖,几年前被判定为黑香水体。该村对生活污水、农业废水、湖泊底泥等进行生态处理利用,实现“污水截留-转化-回用”闭环。具体方法是将稻虾养殖脱水后的水直接用于果树灌溉,利用将处理后的水底泥作为苗种,构建鱼菜共生体系,鼓励农民参与日常管理、收获和销售,实现增收增利。在水系发达的五河县大新镇毛滩村,该村因地制宜整合分散水域,对黑臭“坑塘”进行统一管理,并以分段承包的形式让村民参与水体管理和保护。以一个池塘承包人为例,通过养鱼、种植莲藕,年经济收入可达4万-5万元。近年来,我省全面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2024-2026年)。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已完成黑香水体治理4942个,治理面积约2391万平方米平方米。同时,全省农村和社会资本以认领、承包等形式合理利用农村闲置水体,通过种植莲藕、菱角等水产作物,天然放养鱼类、河蚌、螺蛳等,将“污染物”转化为农业生产资源。通过减少处理、降低管理成本,可以将农村水体转化为经济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卫生间首家过关”成为全国卫生间装修的创新模式。 “厕所改造”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必由之路。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皖北地区共有235.7万户家庭完成卫生间装修,占全省卫生间装修总数的53.8%。今年7月,全国农村厕所革命召开人居环境整治改善现场会。 《五河县首个清厕制度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改造小改进、微融合七大典型案例之一。五河县“首个清厕制度”示范教学点什么是“首个清厕制度”?“简单来说,村里改造的第一个厕所必须严格符合标准,在质量条款上让老百姓满意,才能继续实施。” 在五河县“首个清厕制度”示范教学点,五河县委农业办专职副主任张文军说。五河县本着“自愿第一、承诺帮扶”的方针,推进农村厕所改造。针对镇村人员不熟悉、施工标准执行不严等问题针对农民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创新性地在全县建设了5个“一厕通制”教学点,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 2022年以来,五河县共举办省、市、县各类各类培训300余场,参加人数3500余人。在卫生间维修费用方面,五河县平均每户卫生间维修奖励补贴资金为1900元。资金由县级固定,老百姓不用多交。为解决村民厕所安置问题,五河县投资约1600万元,建设40个长期管理维护服务站、199个服务管理维护点,覆盖全县14个乡镇199个行政村。 “如果村民遇到厕所水管破损、配件缺失等问题,可以直接致电站务管理人员,“服务站会派出专门人员解决问题。”张文军说。自2017年实施厕所改造以来,五河县已投入近亿元进行厕所改造,为6.5万户新(改造)无害入户的无害厕所改造,厕所改造普及率达到95%以上,美丽乡村正在快速发展。 复兴和普遍繁荣的轨道。五河县沱湖乡大港村毗邻风景秀丽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沱湖。这是我省优质乡村建设示范村。 2021年以来,该村“唤醒”闲置房屋、池塘等“沉睡”资源,打造包括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在内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电商等,连续三届成功举办“蚌埠市文化旅游美食季暨五河县沱湖龙虾节”年。大港村党支部书记郭梅告诉记者,大港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乡村环境。整个村子以网格化的形式,对入户厕所、排水沟、池塘、垃圾、绿化等进行精准管理和保护。同时,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农膜和农药废弃物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实现“四源同时治理”。地表水氨氮、总磷、总氮三项指标均达到Ⅲ类标准。五河县沱湖镇丹港村的村民已经踏上了螃蟹丰收的征程。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农村建设投入。社区并投资和美建设。提供财政支持。以省级为例,省财政厅在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内,平均每个村1000万元支持优质示范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流转了5000公顷土地,进行水稻种植和渔业综合利用,受益于和美建设政策的资金支持,建设了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加工厂。年轻村民的收入每月可以达到5000元,老年村民的收入也可以达到两三千元。”郭梅说道。目前,丹岗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105万元,预计到2025年底,该村集体收入将突破180万元。经过几天的走访调研,可看到,当前乡村振兴遵循这样一条发展路径:以绿色为导向,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改善人居环境,筑牢生态环境基础。同时,一系列政策和金融优势叠加,推动乡村产业融合,提升自然资本保值,使生态保护和增加村民收入有机结合。如今,从皖南到皖北,建淮大地上涌现出一批批充满徽州风情、徽派韵味的连体村落。 “生态美丽、产业繁荣、村民富裕”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期盼。未来村庄将更加有生命力、可操作性,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记者王迎智)
分享到